校企合作情况
水路运输作为一个行业,涉及船舶制造、船舶驾驶和港口码头等众多学科,作为重型工业的典型代表,实验设备巨大、能耗巨大,现场环境、安全保障差,生产企业不愿接受学生,实习和实验日趋艰难。因此,通过不断探索,武汉理工大学相关各专业不断地开发和应用一些虚拟实验、实践教学手段,利用放半实物、全虚拟等方法开展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中心校企合作情况简介:
1.武汉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2020年6月15日,武汉理工大学与荣成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武汉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围绕船舶设计与修造、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与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广泛开展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
2020年11月8日,为了更精准的服务荣成市产业发展需求,在校地双方主要领导的亲自部署下,学校和政府主管部门共同选派了首批23名优秀专家教授,以及37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深入黄海造船、浦林成山、石岛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开展实习实训工作,围绕荣成市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科技创新等方面提供战略规划、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等产学研合作服务。2021年已开展科技合作项目到校总金额400万元。
2.武汉理工大学三亚科教创新园。2020年8月,海南省人民政府、三亚市人民政府与武汉理工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武汉理工大学三亚科教创新园。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 12 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政府的产业引领和政策支持优势,充分发挥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设计学等学科方面的教学、科研、技术创新优势,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资产和资源整合优势,服务于海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需求,助力海南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武汉理工大学三亚科教创新园以建设成为学科交叉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基地,深海科技研发与成果孵化的支撑平台和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为目标,打造支撑海洋工程、海洋产业与海工装备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的国际一流涉海研究平台,形成深海科技产学研深度融合、军民深度融合大格局,成为武汉理工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着力点和重要增长点。力争将武汉理工大学三亚科教创新园打造成学校在异地研究生院+研究院一体化办学模式的示范区。
3.南宁市武汉理工大学先进技术产业研究院。南宁市武汉理工大学先进技术产业研究院是根据武汉理工大学与广西区人民政府、南宁市人民政府、南宁市工信局的合作协议,由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和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共建,于2020年7月20日注册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研究院将依托武汉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围绕南宁市重点建设的装备制造、建材等传统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海洋船舶技术等领域开展系统的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为把南宁市建设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科学研究和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提供强大的、全方位的科技和人才支撑。研究院将设立三所一中心,即交通船舶研究所、建材建工研究所、大数据与智能制造研究所、教育培训中心等,开展科技研究、新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打造成科技合作、创新创业、产业孵化、人才培养平台,攻克共性关键技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021年已开展科技合作项目到校总金额2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