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方案

发布时间:2023-07-14

本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培养的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行业以水路运输为主线,涉及船舶建造、船舶操作、航海技术、船舶维修保障、港口物流管理等行业,具有鲜明的专业特点,因此要求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具有国际交流能力,基于数值计算、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仿真实验有效的拓展了实验空间和时间,突破了现场实验的局限性,降低了实验消耗,不仅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广泛深入持续推进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推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1)以水路运输为主线的需求与兴趣并重的实验能力综合培养模式

由于水路运输所涉及的装备具有大型、复杂、技术更新快等特点,在其规划、设计、制造、使用及管理的全过程中需要具有很强专门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人员,完全以实物来开展实验与实践训练是难以实施的,虚拟实验是很好的补充,甚至成为行业认同的实验实训主体;中心实验设置首先立足行业需求,以专业必备实验综合能力培养为基础,对接职业资格考核,培养学生综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胜任能力,同时根据行业需求等变化,利用虚拟平台灵活开放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强化学科交叉,开展自主实验设计,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以网络为平台的敏捷、透明与多元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基于虚拟实验的自身特点,中心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以服务专业为重点,灵活配置、连接和调度虚拟实验设备,清晰展示实验内容、实验流程;实现实验预约、指导、评估的方便与快捷。考虑到部分专业学生的职业资格考试需要得到如国家海事局等部门的监督,中心将引入第三方部门管理监督机制,推行多元管理,有效保障实验教学进程的顺利运行。

3)以行业需求为牵引的培训与技术支持服务模式

本中心拥有的虚拟实验系统和开发技术,不仅能用于在校学生的实验实践,也能满足兄弟院校及行业单位的需求,中心建立了一套社会服务培训机制,每年接受社会学员培训超过6000人次;同时利用所掌握的研发技术,根据不同需求,提供技术服务,先后为兄弟单位研发包括轮机模拟器、轮机综合机舱、船舶轴系实验系统、船舶虚拟实习系统、IBS模拟器、GMDSS模拟器、RADA/ARPA模拟器、港口运行模拟系统、油港调度仿真系统等在内的虚拟实验系统,很好的服务了社会。

4)以强化操作技能的实训与实验结合、仿真与真实结合的复合训练模式

由于水路运输涉及专业的特殊性,如:轮机工程和航海技术,要求学生具备高的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中心在国家海事局和长江海事局的指导和监督下,根据这些专业自身的特殊需求,构建了项目齐全的包括实物与仿真器的实训平台,并将部分实验项目结合其中;根据培养要求,二个平台既可独立开展实验实训,也可二者结合开展实验实训;在仿真平台上完成初期大量仿真实验和实训,实物平台完成真实实验和实训。例如:在轮机工程专业学生开展轮机操作与管理的实验实训中,学生首先利用轮机模拟器开展大量、反复的训练,在掌握必要技能后,再在轮机综合实训机舱中完成实物实验实训;如此不仅提升了操作训练的深度和难度,缩短了学习时间,节约了实验实训能源消耗费用等,又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